做好“花經濟” 打造生態文化名城(組圖)
2012-03-01

做好“花經濟” 制造生態文明名城(組圖)

  • 打印
  • 大中小
2012年03月01日04:39 | 我來說兩句(人參與)重慶日報

  

說兩句分享
鄉村建立新貌
做好“花經濟” 制造生態文明名城
鄉村建立新貌
期望的田野
做好“花經濟” 制造生態文明名城
期望的田野
菜農喜盼歉收
菜農喜盼歉收
一江春水映花黃
一江春水映花黃
新鄉村建立
新鄉村建立
國際朋友游潼南
國際朋友游潼南

  產業富民 旅游興城 城鄉共進

  關于重慶踏青游來說,3月必定是屬于潼南的;而潼南,是屬于油菜花的。每年的這個季節,游客以均勻天天超越萬人次的流量,潮水普通涌向潼南崇龕,在十里流金里,感受一沐東風萬頃黃的魅力。

  崇龕鎮青杠村五組村民徐學順不斷期盼著這個季節的到來。2008年3月,潼南依托3萬畝連片種植的油菜花舉行了首屆“菜花節”。徐學順在菜地旁擺了一個占地缺乏2平方米的小食品攤,均勻天天出售收入達500多元,最高時竟賣了1100多元!嘗到甜頭的老徐次年便在家里創辦了農家樂,“菜花節”時期,一天收入能夠上萬元。

  “花經濟”,已然成為潼南農民增收致富的添加點。窺斑見豹,對潼南而言,這一添加點更是出現拉漲態勢。數據顯現,2008年的“菜花節”,潼南吸收游客約36萬人次,完成門票、餐飲、住宿等旅游分析收入1億多元。而到了2011年3月的第4屆“菜花節”,該縣已吸收游客120萬人次,完成旅游分析收入3.6億元。4年的菜花節中,潼南以至發明了一天接待游客13萬余人次的人氣指數。

  “一朵小菜花,撬動大開展”潼南在嘗到“惹是生非創品牌,田間地頭辦節會”的甜頭后,充沛發揚紅、古、綠“三色”旅游資源上風,建立起“三色”旅游的漂亮畫卷。

  “經過開展三色旅游,潼南人的日子漸漸火紅起來了。”潼南縣旅游局局長周自果先容,在各種節會中,農民處置第三產業、飲食業等,添加了休息失業;農民的土地、林地增值,經過三權抵押,推進鄉村資本要素活化,為鄉村開展提供了動力源泉;鄉村新農房、巴渝新房、危舊房失掉建立和變革,鄉村相貌失掉改善。“在添加農民收入、增加貧窮,增加城鄉差異方面,三色旅游功不可沒。”周自果說。

  各產業諧和開展

  建立宜居潼南

  “辦菜花節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節會搭臺,經濟唱戲。”潼南縣委宣揚部副部長、外宣辦主任劉輝談到,隨著“菜花節”延續4年的勝利舉行,潼南“花經濟”已從無到有、從有到旺。在“政府指導,市場主導”形式下,外地政府以旅游節會活動為“敲門磚”,施行土地、稅收、融資等一攬子優惠政策,為潼南引入了上百億投資,構筑了區域開展的產業支-持,推進了各產業諧和開展,完成了次要經濟目標的疾速添加。

  目前,潼南產業園區建立已初具形狀,精密化工、機械電子、食品加工等產業開展迅猛,構成南區、北區和田家產業園區“一園三區”產業開展框架;集合成片建立蔬菜基地,潼南蔬菜直銷20多個省郊區,占到重慶主城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場份額,范圍、產量躍居全國第二,成為重慶獨一的“全國古代農業示范區”,“綠色菜都”已成范圍。商貿旅游作為轉型開展的打破口,會聚力和影響力失掉分明晉升。

  鄉村建立從“實在一條街”到“七十一條街”,車流量從“5分鐘見不到一輛車”到“一分鐘見5輛車”,游客從“門庭若市”到“摩肩相繼”……看著潼南的劇變,家住江北的七旬老人劉東強連稱遇上了好時期。這一切變化,異樣得益于潼南的“三色”旅游。

  據先容,為制造一個消費—生活—生態—文明—鄉村無機交融的宜居鄉村,成為成渝地域的“后花園”,潼南50平方公里生態文明名城建立已拉開框架按“一江兩岸三大片”鄉村開拓格式,已新建金佛大橋、蓮花大橋,制造十里濱江水岸,施行“十里長街”風采整治,建成銀杏小道、香樟小道、桂花小道,鄉村質量得以晉升并勝利創立市級衛生縣城、山水園林鄉村。潼南,已步入開展慢車道,站在簇新的出發點上。

  多上風分析應用

  勤奮完成縮差共富

  潼南具有共同的區位上風,渝遂高速公路、疾速鐵路經縣城而過,間隔重慶主城1小時、成都100分鐘車程,能夠失掉重慶、成都的輻射和帶動;有豐厚的資源上風,是川東礦區自然氣的主產區,已探明儲量高達370億立方米,涪江、瓊江兩江橫貫全境,號稱“全國小水電之鄉”;有優良的生態上風,歷來就有“渝西生態門戶”佳譽;更具厚重的人文上風,楊闇公、楊尚昆等一批巨人在潼南降生,闇公肉體鼓勵全縣大眾奮進不息……近年來,潼南應用多種上風,推出古代農業、旅游開拓等一批嚴重項目,為外地大眾發明經濟效益,勤奮完成縮差共富。

  在太安古代農業示范區建立進程中,外地政府一直保持產業開展、森林工程、路途變革、水系配套、農機推行、新村建立、公共效勞相分離,目前,太安園區已成為重慶市統籌城鄉變革集合展現區。

  建立與開展的終極手段就是讓大眾共享變革開展效果,為此,潼南在財政總收入中,拿出了60%以上用于社會民生改善和公共建立。據統計,目前在潼南已有30個貧窮村率先整村脫貧;全縣每年整合農業資金2億多元,鼎力改善鄉村根底設備,變革危舊房5300余戶,建立巴渝新房4000余戶,建成農民新村30個;保持“村有主導產業、戶有增收項目”,主動開展林下經濟、餐桌經濟,6.6萬貧窮人口兩年完成萬元增收;采取多種措施,培養新型農民,培育致富能人,有6500余戶貧窮戶學到1項以上技藝,7000余人經過培訓完成失業,統籌城鄉的失業和社會保證體系已根本建成。

  據悉,往年內,潼南將應用菜花節等節會活動,引進一批億元級農業龍頭企業,延長產業鏈條,完成鄉村經濟總量添加13%,農業添加值添加6%的目的,爭取早日完成縮差共富目的。



Copyright © 2012 Sohu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搜狐公-司 版權一切
網頁設計,
SEO,古董拍卖
分類:飲食優惠